配资资讯网 推动新能源产业 从“政策驱动”走向“市场驱动”
韦福雷 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配资资讯网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推动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,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。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电力市场交易,改革力度非常大,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新型电力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,将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。
《通知》的核心要求是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,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、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。同时,也考虑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,加快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,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,强化政策协同,平稳有序推动改革举措落地。
具体来看,一方面是推动完善市场化机制。通过改革建立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、价格结算机制,进一步优化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规则,如适当放宽现货限价、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等,提升交易灵活性和市场响应速度,加快推进新能源直接参与售电交易,打破原有的固定电价和保障性收购模式,实现与煤电等传统能源同台竞争。
另一方面,则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。充分考虑存量项目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的衔接,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,此前投产的存量项目短期内电价仍受“机制电价”保护,但需逐步减少对保障电量的依赖,此后投产的增量项目电价则通过市场竞价形成。
此外,《通知》还要求做好与国家能源电力规划的衔接及相关政策的协同。比如,与绿证、储能等政策协同,明确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,不重复享受绿证收益,并禁止强制配置储能作为项目审批前置条件,减少政策叠加冲突。
可以看到,此次改革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,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或会面临一些挑战。例如,我国不同区域新能源资源禀赋和消纳能力差异较大。东部沿海地区消纳能力强,电力市场成熟度高,一些欠发达地区新能源富集,但是消纳能力不足,市场机制仍待完善,这就需要加强区域协调。
此次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将推动新能源产业从“政策驱动”向“市场驱动”转变,促进新能源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新型电力体系的建设。
首先,推动新能源产业迎来新增长点。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新能源行业的优胜劣汰,预计发电成本高、效率低的企业将会加速出清,这将倒逼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提升竞争力。此外,市场化改革红利也将惠及全产业链,尤其是为数字能源、运维服务、储能等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空间,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将迎来新增长点。同时,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体制机制,既妥善衔接新老政策,又进一步稳定了行业发展预期,有利于激发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,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
其次,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将加快。新能源已经在电力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,新能源电量全量入市后,我国发电侧80%左右的装机容量、接近80%的发电量、用户侧80%左右的用电量都进入了市场,新能源与煤电等一样进入电力市场,上网电价均由市场形成,进一步扩大了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,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。
最后,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新能源入市交易后,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,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体现,市场化电价信号将引导资本流向高效、低碳项目配资资讯网,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